老精稀金银币为什么可以成为纪念币市场中的龙头?
在新中国贵金属币收藏中,常能听到“老精稀”的提法。“老”的界定最为简单直接:2000年以前发行的新中国贵金属币;“精”则更多要从题材、工艺、获奖情况考虑;至于“稀”,就要对其发行量和沉淀状况做综合考量。
从现代贵金属币的国际钱币市场通例来看,一枚币通过初期发售进入消费、礼品、收藏领域后,客观上将会自然形成调剂余缺的交换市场,从而形成不同于初始发售价格的“市场价”。这个业内称之为“沉淀”的过程,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。在良性市场中,经过足够沉淀的藏品会自然增值,进而令持有者获得带有周期性的投资回报。
正是由于“沉淀”的基本原理,“老精稀”贵金属币在市场表现上往往会优于新近发行、未经沉淀的品种。特别是在币市行情总体偏弱的情况下,其抗跌性会更为凸显,即便不大涨,也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。因此,在币市起起落落的当下,“老精稀”品种越发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。 据了解,新中国早期贵金属币在上述基本原理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殊性: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我国的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发售主要是做出口创汇之用,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很少。而对于国外经销商来说,市场反馈是最重要的,甚至可以决定实际发行量,由此形成了一批在今天看来存世量稀少的品种。